埃伦-范迪克
研究经理
慢性疼痛是一个日益严重的问题,它与大脑白质的结构变化有关。 疼痛神经科学教育是治疗慢性疼痛的有效选择,但这种方法是否也能有效解决大脑结构变化问题,目前尚不清楚。 此前的一项研究发现灰质大脑结构没有变化,而这项研究的重点是白质。
本研究是对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二次分析,由 Malfliet et al. (2018)研究了疼痛神经科学教育结合认知目标运动控制训练与常规物理治疗对18至65岁非特异性慢性脊柱疼痛患者的有效性。 慢性疼痛可包括慢性腰背痛、背部手术失败综合症(超过 3 年)、慢性鞭打痛或慢性非外伤性颈部疼痛等。 疼痛必须持续至少 3 个月,每周至少 3 天,才符合资格。 要求参与者在参与研究期间和入组前六周内只需继续服用常规药物,不得开始任何新的干预或疗法。
神经病理性疼痛、近期背部手术(小于 3 年)、骨质疏松性脊椎骨折、风湿病、慢性广泛性疼痛综合征(如纤维肌痛和慢性疲劳综合征)不包括在内。
对两种干预措施进行了比较。 "(《世界人权宣言》) 实验干预 包括现代疼痛神经科学方法,如 Nijs et al. (2014) 包括 3 个阶段:
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以生物医学为导向的传统颈部或背部学校治疗,以及一般的体育锻炼疗法。 对照组的参与者没有学习疼痛背后的神经科学,而是学习了颈部和背部疼痛的机械原因、解剖学、生理学和生物力学(例如,人体工程学、关节力、椎间盘内压力)。 他们还了解到力量、耐力、体能以及与姿势变化相关的劳损的重要性。 此后,对照组的参与者接受以脊柱可能出现的生物医学功能障碍(如活动能力、力量等)为重点的锻炼,并逐步进行功能性活动和体力要求较高的任务。 参与者被教导如何在练习过程中保持脊柱中立。 除了采用更注重生物医学的方法外,与实验干预的另一个重要区别是,对照组采用了与症状相关的方法。 这意味着,在运动过程中或运动后出现症状时,运动的强度或频率就会降低。
这两项干预措施均为期 12 周,共计 18 节课。
在二次分析中,研究人员深入研究了疼痛神经科学教育对大脑的影响,特别是对白质和灰质等结构成分的影响。 因此,他们比较了原始研究中各组的脑结构参数:
研究开始前两周,所有参与者都接受了基线磁共振成像(MRI)检查。 疼痛压力阈值(PPT)是在不同的一天使用数字式压力计进行评估的。 在斜方肌上部(C7 与肩峰顶端之间的中间位置)、L3 脊柱棘突外侧 5 厘米处以及股四头肌处进行的两次测量的平均值均被记录下来。 如果是双侧疼痛,则选择疼痛最剧烈的一侧进行 PPT 评估。
收集了多项与患者相关的结果测量:
这些测量结果分别在基线、干预后和一年后收集。 该研究旨在确定大脑结构变化(白质)和慢性脊柱疼痛以及对治疗的潜在反应。
最初的 RCT纳入了 120 个参与者样本,平均分配给疼痛神经科学教育实验干预或以生物医学为导向的对照干预。 在二次分析中,由于出现了数据质量差和辍学的情况,对实验干预组的 40 名参与者和对照组的 43 名参与者进行了分析。 两组的基线值相当。
在主要结果(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方面,没有观察到明显的治疗主效应或交互效应。 时间有各种明显的影响,这表明在整个研究过程中,两组人的大脑白质结构都发生了变化,而与他们所在的治疗组无关。
最初的试验显示,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都有明显改善,其中接受疼痛神经科学实验教育的组别改善更大。 目前的试验表明,这些改善与脑白质的变化无关。
2018 年的原始 RCT 能够显示疼痛、与中枢敏化相关的症状、残疾和运动恐惧症的显著减轻。 此外,人们的功能也得到了改善,疼痛压力阈值也有所提高。 然而,目前的研究对大脑白质结构的变化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尽管该人群在接受疼痛神经科学教育后临床症状有所改善,但却没有观察到对大脑的影响,这可能有几个原因。
这是第一项评估大脑结构变化以应对疼痛神经科学教育的研究。 这项研究的参与者来自多个初级保健中心。 作者成功地采用了 Bonferroni 校正方法来考虑多重比较。 这种方法避免了研究依赖于明显具有统计意义的结果,而这些结果在修正后又消失了。
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在于没有纳入无痛对照组。 同样重要的是,没有一个组不接受治疗。 1 年随访时未测量疼痛压力阈值。 遗憾的是,由于成像技术上的困难(磁共振成像采集过程中头部过度运动导致成像质量差),有相当一部分人(37 人)失去了随访机会。
由于这只是对 2018 年进行的一项随机对照试验的二次分析,主要目的是研究疼痛神经科学教育对疼痛、残疾和疼痛认知等临床结果的影响,因此还需谨慎。
疼痛神经科学教育与随时间变化的锻炼方法相结合,能够改善慢性脊柱疼痛患者的临床疗效,但没有观察到白质结构随时间变化的差异。
观看此片 免费视频讲座 关于营养与中枢敏感性,由 欧洲第一慢性疼痛研究专家乔-奈斯(Jo Nijs)。 患者应避免食用哪些食物可能会让你大吃一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