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伦-范迪克
研究经理
机械性颈部疼痛是一种常见病,会极大地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颈部疼痛可能由多种因素造成,但缺乏明确的潜在医疗问题(例如椎间盘突出)。 因此,它也被称为非特异性颈痛。 一般认为,疼痛源于颈部的关节、韧带或肌肉,但也可能与姿势、重复性活动或社会心理和行为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有很多,但目前的临床实践指南建议,如果颈部疼痛伴有活动障碍,应采用手法治疗和/或干针疗法,并结合肩胛胸运动。 然而,由于很少有研究将徒手疗法与干针疗法直接进行比较,因此治疗效果是否更优还不得而知。 因此,本研究比较了干针疗法加锻炼与徒手疗法加锻炼在改善颈部疼痛强度和局限性方面的效果。
这项研究从印第安纳州一家理疗诊所的方便抽样中招募了机械性颈痛(或非特异性颈痛)患者。 他们患有间歇性或持续性颈部疼痛。
在这项研究中,有两组进行了比较。 第一组接受徒手疗法加锻炼,第二组则接受干针疗法加锻炼。 两组患者都在 6 周内接受了 7 次 30 分钟的治疗,其中 15 分钟用于接受徒手疗法或干针疗法,另外 15 分钟用于进行锻炼。
被随机分配接受手法治疗和锻炼的人接受了针对颈胸交界处、上胸椎和中胸椎的三种推力手法治疗。 他们还在活动度最差的颈椎节段以及该活动度最差颈椎节段的上方和下方进行了颈椎活动。 这些移动是中央后-前滑行和单侧后-前滑行。
在随机接受干针疗法加锻炼的组别中,参与者俯卧,由临床医生针对颈椎后部的肌肉组织进行治疗。 他们通过触诊在以下 5 块与颈椎和胸椎相连的肌肉中找到了触发点:
无论触诊时是否出现症状,所有这些肌肉都被针刺。 这样,他们至少针刺了 10 个部位,最多 20 个部位。
两组进行的练习都是
主要结果是颈部残疾指数的组间差异。 在这里,最高分 50 分按百分比计算,分数越高,残疾程度越严重。 非特异性颈痛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MCID)为 5.5 分(满分为 50 分)或 11%。 结果在基线、2 周、出院(7 次治疗后)和出院后 12 周进行评估。
次要结果包括
共招募了 78 名参与者,其中 40 人被随机分配接受徒手疗法加锻炼,38 人被分配接受干针疗法加锻炼。 研究开始时,两组的情况相似。
两组患者的颈部残疾指数基线得分均为 28 分左右,具有可比性。 主要结果分析表明,两组患者的病情都有所改善。 不过,徒手疗法加锻炼组的病情改善程度更大,因此在出院后 2 周、出院时和出院后 3 个月,徒手疗法加锻炼组的病情改善程度在组间差异显著。 在 3 个月时,这一组间差异超过了颈部残疾指数 11 点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
在所有时间点(2 周、出院和 3 个月),手法治疗加锻炼组的组内改善幅度也都超过了 11 个点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 在干针刺加运动组,出院时的组内改善仅超过了 11 分的最小临床意义差异,但在 3 个月评估时却并非如此,因为出院时的得分低于 3 个月的随访得分。
没有重大不良事件的报告。 如图所示,两组中都只报告了一些轻微的不良反应。
所有次要结果分析都支持徒手疗法加锻炼组取得更好结果的结论,但颈深屈肌耐力测试除外,两组的改善程度相当。 这可能是因为两组人都参加了同样的练习,而且还特别进行了颈深屈肌强化训练。
有趣的是,与干针刺加运动组的参与者相比,接受过手法治疗的参与者即使在出院后参加的治疗次数也更少。 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徒手疗法常常被批评为让患者依赖治疗。 不过,这里没有对此进行研究,但它为反驳这一批评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GROC 显示,手法治疗加锻炼组的得分为 +6,接近 +7 的最高分,这意味着该组患者的主诉比基线时好了很多。
徒手疗法干预措施部分是规定性的,部分是实用性的。 在实用性研究设计中,主治医生可以根据特定病人的检查结果选择如何治疗,而在规定性研究中,医生只能采用预先确定的治疗技术。 第一种方法更接近临床实践,因为它针对的是发现的具体损伤。
研究中使用的规定性方法被认为是导致徒手疗法效果不一致和不理想的原因。 (Short,2023 年)这对于提高内部有效性和坚持医学研究模式可能是必要的,但却忽视了临床实践,因为在临床实践中不能采用标准化的 "一刀切 "治疗方法。 就像在学校一样,你可能已经学会了如何进行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确定治疗方案,然后根据主诉的变化重新调整治疗方案。 那么,为什么要对门诊中的每一位非特异性颈痛患者使用相同的技术呢? 因此,我理解为什么本次研究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一方面是为了适应 RCT 设计,另一方面是为了在这种严谨的研究设计中真正做到尽可能地接近临床实践。
这项研究的有趣之处在于,干预措施被分成了两部分: 15 分钟的手法治疗或干针疗法,以及 15 分钟的锻炼。 在研究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当一种干预措施与另一种干预措施进行比较时,大多数情况下,干预措施会占用很大一部分预定时间。 在这里,干预的持续时间与练习的持续时间一样长,在我看来,这可能是有价值的,因为对使用徒手疗法和干针疗法的许多批评都是因为干预的被动性。 作者在此指出,做运动也同样重要,这反过来对向患者传达这一信息也很重要。
作为一名徒手治疗师,我发现了解这项研究中使用的程序非常有趣。 我唯一想知道的是,为什么干针组在上述 5 块肌肉中至少针刺了 10 个部位,而与症状无关。 也许,有些参与者没有触发点,因此不需要干针治疗,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干针治疗组的效果较差。 可能是参与者存在某些活动障碍,对被动关节活动反应良好,但由于这不是纳入标准,因此无法确定。 另一方面,随机分组使得各组在基线时的情况相同,但事先并没有评估导致颈部疼痛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是活动能力还是力量不足,这可能是一个局限。
试验进行了登记,没有出现偏离协议的情况。 该试验按照 CONSORT 指南进行报告。
治疗临床医生接受了三个小时的培训,以确保他们以标准化的方式治疗参与者。 他们平均从业 7.4 年,平均有 5.6 年的干针治疗经验。 结果评估员对受试者的组别分配不设盲区,并接受了 3 个小时的数据收集培训。 他们的平均工作经验为 11 年。
事先进行了样本量计算,确定每组至少需要 30 名参与者,才能发现颈部残疾指数的最小临床改善幅度为 11 个百分点。 与接受干针疗法加运动疗法的患者相比,接受手法疗法加运动疗法的患者在 3 个月后颈部残疾指数的改善幅度更大,因此优于干针疗法加运动疗法的患者。 出院后 3 个月时,这一有利于手法治疗组的差异超过了最小临床意义差异。
这项研究比较了徒手疗法结合锻炼与干针疗法结合锻炼治疗非特异性颈部疼痛的效果。 结果表明,在 2 周、出院和 3 个月时,自我报告的颈部疼痛相关残疾情况效果更佳。 这些影响在所有时间点都高于最小重要差异。 因此,在短期和中期内,手法治疗结合运动比干针刺加运动更有效。
其他参考资料
为您的头痛患者下载这份免费的家庭锻炼计划。 只需 打印出来交给他们,让他们在家里做这些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