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尔特伯恩的凹凸规则--有缺陷还是被误读?

弗雷迪-卡尔特伯恩(Freddy Kaltenborn)提出的 "凹凸规则 "在全世界许多理疗学校都有教授,你也很有可能学过。 但是,它的概念是否经得起时间和证据的考验,还是像许多其他概念一样存在缺陷?
规则简述
卡尔特伯恩的凹凸规则告诉我们,当我们移动相邻的关节伙伴时,关节囊的哪一部分会受力:
当凸关节面运动时,滚动和滑行方向相反。
当凹形接合面运动时,滚动和滑行方向相同。
您可以观看右上角的视频,其中我们将详细介绍这一概念
卡尔滕伯恩利用关节运动学的这一知识来确定适当的平移滑行方向,从而确定应该活动关节囊的哪一部分。 但事情真的就这么简单吗?
根据规则,滚动和滑行是在一个关节中发生的吗?
Bayens et al. (2000) 他们发现,盂肱关节并不是球窝关节。 在他们的研究中,肱骨头实际上在上弦晚期向后平移--这与我们的预期相反。 更多证据表明,关节中的滚动和滑行似乎并不遵循卡尔登伯恩规则: Scarvell et al. (2019)发现,膝关节屈曲实际上与股骨髁后移有关,这与我们根据卡尔滕伯恩规则所预期的相反。 另一项研究也是如此 Bayens et al. (2006)的研究发现,在上举过程中,桡骨头在近端无线电-桡骨关节处向后平移,而凸凹规则则预测桡骨头会向前方滑动。 如何解释这些发现?
Schomacher(2009 年)认为,我们不应忘记肱骨头在投掷后期会向后滚动,这当然会使肱骨头向后移动。 在这项研究中,肱骨头的净移位只有几毫米。 从这个角度来看,一个成年人大小的肱骨头周长为 16 厘米。 纯粹由于滚动运动(关节面上没有同时出现的前滑动)而发生的肱骨关节外展90°运动,理论上会导致肱骨头刚好滚出盂面约4厘米。 显然,肱骨头必须同时发生明显的前滑动,而肱骨头仅移动几毫米就证明了滑动的明显性。 因此,尽管巴音斯的结果与卡尔滕伯恩规则并不矛盾。 要想真正了解滚动和滑动,我们必须区分肱骨头中心的运动和关节面的运动,例如使用动态射线照相法。
规则是否告诉我们必须向哪个方向动员?
让我们看看 约翰逊等人 (2007) 他使用凹凸规则来增加肩周炎患者的外部活动范围:
根据卡尔特伯恩(Kaltenborn)的凹凸规则,作者认为在盂肱关节外旋时,凸部(肱骨头)将在前方滑行,而它将在凹部(在这种情况下为盂体)上向后滚动--这与我们对讶异试验的推理类似。
因此,约翰逊及其同事推断,根据卡尔特伯恩规则,他们必须进行后向前方滑行,以增加外旋。 因此,一组进行 PA 滑行,而对照组则从前方到后方进行关节滑行,即 AP 滑行。 结果出人意料,PA 干预组的外旋运动仅提高了 3 度,而 AP 对照组的外旋运动 ROM 提高了 31.3 度。
虽然PA组是根据卡尔特伯恩规则进行活动,但在改善粘连性关节囊炎受试者的外旋ROM方面,后向关节活动技术比前向关节活动技术更有效。 两组患者的疼痛都明显减轻。
我们对这项研究的看法是:首先,我们想知道外旋是否是关节中的旋转运动,而不是真正的滚动和滑行运动。 我们宁愿期待水平外展时的纯滚动和滑行。 其次,纽曼(Neuman,2012)指出,"凸凹 "规则从来都不是用来确定关节处手动滑行的方向,以最佳方式增加目标运动的。 该规则只是描述了一种关节运动模式,它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凸形构件中心向滚动方向的固有移动。
凸凹规则从来都不是为了确定手动滑行的方向,而只是描述了两个关节伙伴的移动方式
物理治疗师不应该按部就班地对病理关节进行活动,而应该对与患者主诉相关的病理临床发现进行治疗。 纽曼认为,与患者病理相关的关节囊紧缩可能导致肱骨头相对于盂的静止位置比正常情况下更靠前。 使用后滑行可能会优先拉伸部分关节囊,使肱骨头相对于盂更加集中。 反过来,这一新位置可能会部分减轻前囊的负荷,从而允许更大的外旋。 由于没有关于关节囊哪一部分受限最严重以及肱骨头在运动开始和结束时的位置的客观数据,这种情况纯属猜测,其他情况也有可能发生。
问题是 当我们观察胶原蛋白的应力-应变曲线时,发现关节活动只发生在脚趾阶段,那么我们还能影响关节囊吗?
如果我们在末端范围进行活动,可能会产生一点蠕动,但通常情况下,徒手疗法的效果可能是神经生理学上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某个胶囊的哪个部分受力可能不太重要。
卡尔滕伯恩规则只是被曲解了吗?
好吧,我们来总结一下: 卡尔特伯恩凹凸规则是有缺陷还是被曲解了? 不,它仍然是从关节的作用和滑行角度来描述关节运动的。 它能用来确定我们必须向哪个方向运动才能改善特定的骨关节运动吗? 可能没那么严重。 该规则可能是一个起点,但对于每个患者,我们都必须逐一评估其活动范围以及滚动和滑行的局限性,从而牢记可靠性较低的问题。 根据徒手疗法工作机制的证据,我们强调关节囊的哪一部分可能并不重要,因为拉伸关节囊可能是不可能的,对疼痛和增加活动范围的影响很可能是通过这种神经生理机制实现的。
参考资料
Baeyens JP, Van Roy P, Clarys JP. 投掷准备后期正常盂肱关节的关节内运动学: 卡尔滕伯恩规则再探讨 人体工程学。 2000 Oct 1;43(10):1726-37.
Neumann DA. 关节运动学的 "凸-凹 "规则:有缺陷还是被误读?
Schomacher J. The convex-concave rule and the lever law. 手法治疗 2009 Oct;14(5):579.
凯-西格尔
Physiotutors 首席执行官兼联合创始人
收件箱中的新博客文章
立即订阅,最新博客文章一经发表,您就会收到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