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肩袖相关的肩痛

身体图表
- 肩部疼痛的典型表现为外展 60°-120° 之间的疼痛弧度
背景信息
患者简介
- 约 15 -50 年
- 男性=女性
- 高空作业人员和高空运动员
- ca. 10% 的人口受到影响
病理生理学
肩峰下结构撞击的证据不足,我们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疼痛的起源更多的是内在的/腱性的。
RCRSP 描述的症状是在负重或移动时与肩袖有关的疼痛和无力。
急性期可能伴有炎症成分的外周痛性肌腱病性疼痛。 没有明确原因。 机械因素造成的刺激
课程
急性:可表现出典型的炎症症状--烧灼感、局部疼痛并伴有夜间疼痛;有炎症迹象;小的活动会疼痛
亚急性:具有明显的方向性和运动特异性;主要是外展和内旋,有时是屈曲。 肱骨头居中的 PROM 大部分无痛
恶化
高空活动(伸手、运动等)
缓解
所有其他活动,休息
24 小时
与活动相关
病史和体格检查
历史
病史长,无外伤。 可能在外伤性 RC 撕裂后出现。 年轻患者会将症状与高空作业/运动/活动联系起来。 在首次就诊前很久就出现症状
- 本地化
- 深度
- 刺痛
- 撞击
- 清晰的开关特性
- 疼痛弧 60°-120°
- 范围末端疼痛
- 急性: VAS 8-10
- 亚急性 VAS 6-8
- 特定运动和方向
- 主要是 GH 屈伸、外展、内旋
体格检查
检查
肩胛运动障碍,肩部可能抬高/下压。 肱骨内收和内旋
功能评估
当症状出现时,患者能在功能上表现出来
主动检查
屈伸、外展(弧线疼痛)、内旋疼痛
被动检查
外旋/内旋的 PROM 受限,关节活动 GH:活动过度或活动不足。 在 PROM 期间集中肱骨头可减轻疼痛
特殊测试
鉴别诊断
- 肩周炎
- 肩部不稳定
- 外伤性脱位
- 肱骨骨折
- RC 泪珠(大)
- 盂肱关节炎
- 韧带损伤(托西 II-III 期)
- TOS
治疗
战略
根据患者的烦躁程度进行保守治疗
干预措施
- 减轻受影响结构的负荷;活动盂肱关节、T 型脊柱和第一肋骨
- 增强肩袖和肩胛肌肉力量
- 针对特定运动的干预措施(如投掷)
- 拉伸缩短的肌肉
本课程中针对高度易怒的练习示例
参考资料
- Mayer, C.a.S., W, 100 Krankheitsbilder in der Physiotherapie. 2011 年,海德堡: Springer Medizin.
- Sher, J.S. 等人,无症状肩部磁共振成像的异常发现。 J Bone Joint Surg Am, 1995.77(1): p. 10-5.
- Jost, B., et al.,《投掷肩部的核磁共振成像发现:职业手球运动员的异常》。 Clin Orthop Relat Res, 2005(434): p. 130-7.
- Ellenbecker, T.S. 和 A. Cools,《肩关节撞击综合征和肩袖损伤的康复:循证综述》。 Br J Sports Med, 2010.44(5): p. 319-27.
- Tennent, T.D., W.R. 海滩和 J.F. Meyers, A review of special tests associated with shoulder examination. 第一部分:肩袖测试。 Am J Sports Med, 2003.31(1): p. 154-60.
- Kibler,W.B.等人,肩胛骨运动障碍对肩部损伤的临床影响:2013年 "肩胛骨峰会 "共识声明。 Br J Sports Med, 2013.47(14): p. 877-85.
- Scaia, V., D. Baxter, and C. Cook, The pain provocation-based straight leg raise test for diagnosis of lumbar disc herniation, lumbar radiculopathy, and/or sciatica: a systematic review of clinical utility. J Back Musculoskelet Rehabil, 2012.25(4): p.215-23.
- Michener,L.A.等人,肩峰下撞击的 5 项体格检查测试和组合测试的可靠性和诊断准确性。 Arch Phys Med Rehabil, 2009.90(11): p. 1898-903.
- Cook, C.a.H., E, Orhtopedic Physical Examination Tests. 循证方法。 2013 年第 2 版,新泽西州: 培生教育。
- 米切纳,L.A.,M.K. Walsworth 和 E.N. Burnet,《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患者的康复效果:系统回顾》。 J Hand Ther, 2004.17(2): p. 15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