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身体图表

- 前臂和手
- 膝关节、小腿和足部
背景信息
患者简介
- 常见年龄为 40-50 岁(也有儿童和老年人)
- 历史的断裂
- 女性 > 男性 (2-3:1)
- 上肢 > 下肢 (2:1)
病理生理学
触发器
- 骨折或手术(40%)、正中神经减压手术(30%)、外伤性神经或髓鞘损伤、轻微外伤、特发性
- 创伤严重程度与 CRPS 严重程度之间通常没有关联
资料来源
- 遗传易感性尚未得到证实,但假定是可信的
- 中枢疼痛机制
- 组织愈合机制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疼痛机制
- 外周痛觉:神经源性炎症;释放 P 物质,促炎细胞因子增加 - 抗炎细胞因子减少
- 周围神经源性:CRPS 2 的神经损伤
- 中央机制: 皮质变化,受影响肢体在躯体感觉皮质中的表征变化
- 输出: 广泛的自律神经紊乱;植被紊乱;营养变化
课程
不变。 与时间无关。 自发性病情加重。 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因素。 早期治疗可增加康复机会,多学科治疗可获得最佳效果。
病史和体格检查
历史
CRPS 1: 常见病史中的外伤,但也有可能是轻微外伤;打石膏数周
CPRS 2: 手术或神经组织创伤史。 病史通常较短,因为专科医生的诊断相对较快
- 持续疼痛,病情加重
- 燃烧
- 刺痛
- 疼痛
- 深层(肌肉/骨骼 68% ) > 浅层(皮肤 32)
- 弱点
- 肌阵挛
- 肌张力障碍
- 温差
- 排汗
- 皮肤褪色/表面变化
- 肢体瘫痪
- 与特定神经支配区域无明显关联
体格检查
检查和触诊
皮肤颜色变化、患处排汗受阻、萎缩、毛发和指甲生长增加、皮肤温度变化、挛缩
主动检查
由于水肿,受影响关节的力量减弱、活动度受限:晚期关节纤维化
功能评估
无法握拳、步态障碍、精细动作受损
神经系统
运动 钳握和握拳无力;只有在视觉帮助下才能抓住物体;震颤;肌阵挛和肌张力障碍。
感官 痛觉过敏和痛觉减退;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或痛觉减退)
被动检查
受影响关节的 PROM 受限
附加测试
葡萄癔症 受影响区域无法识别绘制的形状(数字、字母);受影响区域的两点辨别 (TPD) 增加;绘制自己的身体:受影响肢体的尺寸较小
鉴别诊断
- 风湿病
- 炎症(如手术后感染)
- PAD
- 血栓栓塞性疾病
- 隔室综合征
- PEP
治疗
战略
个性化分级接触。 尽早开始治疗,降低慢性化风险
干预措施
- 减少水肿
- 解释疼痛
- 认可: 认识图片上的身体部位
- 想象的运动 图片展示一个动作,并想象如何做这个动作
- 镜像疗法 镜像神经元的激活影响额叶皮层
- 抗炎药、抗神经病理药、抗氧化药、阿片类药物
- 脊髓刺激治疗严重慢性疼痛
- 职业治疗
- 心理治疗
参考资料
- Birklein, F., O'Neill, D., Schlereth, T. (2015).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乐观的视角 神经病学》,84(1),89-96 页。
- Dijkstra, P. U., Groothoff, J. W., ten Duis, H. J., Geertzen, J. H. (2003). 桡骨远端骨折后 I 型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 欧洲疼痛杂志》,7(5),457-462 页。
- Furlan, A. D., Mailis, A., Papagapiou, M. (2000). 我们是否为外科交感神经切除术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关于晚期并发症的系统性文献综述。 J Pain,1(4),245-257: 10.1054/jpai.2000.19408
- Geertzen, J. H., de Bruijn-Kofman, A. T., de Bruijn, H. P., van de Wiel, H. B., Dijkstra, P. U. (1998).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 I 型的生活压力事件和心理功能障碍》,《临床疼痛杂志》,14(2),143-147。
- Harden, R. N., Oaklander, A. L., Burton, A. W., Perez, R. S., Richardson, K., Swan, M., Association, R. S. D. S. (2013).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实用诊断和治疗指南》,第 4 版。 疼痛医学》,14(2),180-229。
- Kolb, L., Lang, C., Seifert, F., & Maihöfner, C. (2012). 复杂性区域疼痛综合征患者忽视样综合征的认知相关性。 疼痛》,153(5),1063-1073。
- Maihöfner, C. (2014).[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 当前回顾]。 Schmerz,28(3),319-336;测验 337-318: 10.1007/s00482-014- 1421-7
- Maihöfner, C., Seifert, F., & Markovic, K. (2010).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新的病理生理学概念和疗法。 Eur J Neurol,17(5),649-660。
- Marinus, J.、Moseley, G. L.、Birklein, F.、Baron, R.、Maihöfner, C.、Kingery, W. S.、van Hilten, J. J. (2011). 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和病理生理学。 柳叶刀神经学》,10(7),637-648。
- 莫斯利,G. L. (2004). 分级运动想象对长期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有效:随机对照试验。 疼痛》,108(1-2),192-1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