腕管综合征

身体图表
拇指至中指有刺痛感/麻痹感,并向前臂放射。 可能出现双侧表现
背景信息
患者简介
- 女性 > 男性
- 40-60 岁
- 女性清洁工的发病率 48
- 孕妇高达 62
病理生理学
通常,从事重复性和用力的手部工作的患者会出现这种症状。 这可能导致肌腱肿胀,使腕管变窄,正中神经受损。 实际上,任何能导致这种狭窄的因素都可能是 CTS 的病因:
- 外伤:桡骨骨折、出血、腕骨松动
- 肿瘤:脂肪瘤、神经节、骨质增生
- 肌腱肿胀
- 关节炎
此外,还有一些与周围神经病变(如 CTS)相关的风险因素。 这些疾病包括怀孕、肥胖、甲状腺功能减退、肾功能衰竭、糖尿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
课程
据报道,CTS 的自然病程并不乐观,32%-58% 的患者在一年的随访中结果不佳。
保守治疗的 CTS 病程变化很大,但据报告随着时间的推移会有所改善。 不过,有报告称,在治疗结束后的一到四年内,复发的几率为 85%。
病史和体格检查
历史
病史长,无外伤:由于症状时有时无,患者往往要等很久才去看医生。 创伤:创伤可能是导致症状的原因。
- 辐射
- 深度
- 震撼人心
- 令人不快的刺痛感
- 麻木
- 手部精细作业的问题
- 主要症状:双手麻木
体格检查
检查
臀部肌肉萎缩,腕部呈四方形
主动检查
力量: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有缺陷。 可能出现奶瓶征兆(握力减弱)
精细动作任务: 难以抓握小物件
功能评估
并不总是很容易表现出来;倾斜或掌屈范围末端;晚期可能出现瓶子征象
特殊测试
神经动力学
ULTT 1 和 2
被动检查
关节活动度和关节游戏: 腕部、拇指、肘部、肩部、C-脊柱:CTS 无特殊异常;C-脊柱 PPIVM PPAVM 检查可排除脊柱受累的可能性
其他检查
由于特殊检查的Sens/Spec较差,应进行超声波和/或神经电图检查以进一步诊断
鉴别诊断
- C6/C7 根性综合征
- TOS
- 多发性神经病
- 正中神经损伤或 PEP(如代偿综合征)
- 多发性肌痛
- 雷诺综合征
治疗
战略
保守治疗或手术治疗。 在这两种情况下,目标都是减压,为神经创造活动空间。 只有在保守治疗无效的情况下才进行手术松解
干预措施
保守: 绑带、支撑、神经动力技术、腕骨活动、腕部活动、超声波、皮质类固醇
没有明确证据表明哪种保守疗法最有效
外科手术 分割蛛网膜为神经减压
参考资料
- Mondelli,M.等人,地板清洁工的腕管综合症和肘部尺神经病变。 Neurophysiol Clin, 2006.36(4): p. 245-53.
- Ablove, R.H. and T.S. Ablove,孕妇腕管综合征的发病率。 WMJ, 2009.108(4): p. 194-6.
- H, A., Diagnostik und Therapie des Karpaltunnelsyndrom, A. G, Editor. 06/2012,Deutsche Handchirurgie.
- Wong, S.M., et al.,《诊断腕管综合征的声学鉴别标准》。 Arthritis Rheum, 2002.46(7): p. 1914-21.
- Buch-Jaeger, N. and G. Foucher, Correlation of clinical signs with nerve conduction tests in the diagnosis of carpal tunnel syndrome. J Hand Surg Br, 1994.19(6): p. 720-4.
- 卡茨(Katz, J.N.)等人,腕管综合征:病史和体格检查结果的诊断作用。 Ann Intern Med, 1990.112(5): p. 321-7.
- 苏彻、B.M.和 A.L. Schreiber,腕管综合征诊断。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 2014.25(2): p. 229-47.
- Bekkelund, S.I. 和 C. Pierre-Jerome,腕管狭窄能预测腕管综合征女性患者的预后吗? Acta Neurol Scand, 2003.107(2): p. 102-5.
- Kamolz, L.P., et al.,《腕管综合症:手部和腕部构造问题? J Hand Surg Br, 2004.29(4): p. 321-4.
- Marshall, S., G. Tardif, and N. Ashworth, 局部皮质类固醇注射治疗腕管综合征。 Cochrane Database Syst Rev, 2007(2): p. CD001554.
- Feuerstein, M., et al.,《腕管综合征的临床治疗:12 年疗效回顾》。 Am J Ind Med, 1999.35(3): p. 232-45.